科技焦点网

莫言仍然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部小说《晚熟的人》问世。

2020-08-06 16:42   来源: 互联网

7月31日,莫言带着他的新书"已故的人"回到读者的视野,这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发行。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的第一位获奖者。莫言在202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8年后,在他最后一部小说发表10年后获得诺贝尔奖。有人说莫言将陷入"诺贝尔奖咒语"--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很难继续创作,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前主席埃斯马克(Espmark)说:"我相信莫言在获奖后仍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超能力,没有人能阻止他。


十年的积淀,新的人才。在"已故的人"中,莫言植根于乡村,四面倾听风雨,塑造典型,借用八方音色,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用十二层故事讲述内外。从上世纪到现在的社会,从历史深处到现实,莫言都有欢乐和悲伤,从历史深处到现实,几千堵墙和成千上万的天气。这一次,莫言把笔触延展了很长很远,但离你我又近又近。


莫言仍然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部小说"已故的人"问世。


那个讲故事的人"回来了


莫言曾说过:"我是个讲故事的人。"就像福克纳书中的约克·帕塔法一样,它已经成为高密东北乡的一个文学地标,只不过是莫言一个接一个地建构的文学幻象。


在这部已经积累了近十年的新作品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方式,不仅延续了他以前的创作风格,而且明显地注入了新的元素--王泱肆意放纵的更平静、更直截了当,以及梦中传说中更具体的现实主义。他没有专注于"英雄狗娘养的",而是转向最平凡、最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太真实了,就好像他们是从我们身边出来的人一样。


正是这样一群人构成了时代演变中的"不变"和"变化"。莫言把故事写下来,仿佛不经意地把一个坐标刻在一张白纸上。读了这12个故事后,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连在一起,读者突然意识到莫言讲述的不是某个人的故事,而是时代的起伏。


莫言写的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时代。与以往所有作品不同的是,莫言第一次介绍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网络"大人物"高参。高深深谙互联网的运营之道。 他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卖谣言发财。 她有上百个铁杆互联网水军,让谁咬谁,让谁抱谁,将互联网玩在手心。高参有句名言:"生活中一万人成不了气候,网络上百人掀起巨浪",这还是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用童年经验和想象编织而成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本新书仍然被称为"我"作为第一个人。


莫言总是喜欢用第一个人作为"我"来讲述故事,而"迟到的人"则延续了这种习惯。区别在于,12部小说中的大部分都借用了作者目前的年龄和身份。莫言真的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开启了自己的人生。


作家苏童说,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莫言的"王冠",也是"枷锁"。这个奖项伴随着无形的压力和无穷无尽的琐事,曾经使他无法继续创作。据统计,到2016年,莫言获奖后,已经到了世界上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了26次会议和18次讲座,数以千计的头衔和数以万计的签名。特别是在2013年,莫言获奖后,忙得连一本书都没看。


然而,即使在"枷锁"中,莫言仍然坚持着作家的使命。在这八年里,他写过歌剧,写过诗,到过很多地方。他仍然注意到他的国家的变化,他周围的人民和事情,以及这些人用美妙的话。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你所做的可以是一部小说的素材或灵感之源。回首,莫言还是那个莫言。正如他多年前在一次演讲中所说,一个作家一生中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他的血肉和灵魂转移到他的作品上。


已故的人"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摘下了王冠,回到了写作本身。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焦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