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引人注意的铁矿石跨境结算:区块链、大宗商品与人民币国际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2020年5月,一宗铁矿石贸易跨境结算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宣布,下属上市公司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一笔总值逾一亿元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在此之前,事件的主角——宝钢股份已经在今年1月和4月分别与另外两家矿山公司——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完成了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至此,中国宝武集团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均已进行了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尝试。
根据宝钢股份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在5月14日向经济观察网介绍,尽管目前的人民币结算还只是“试水”,但宝钢将继续与上述几家铁矿石供应商保持谈判,以实现从试单向一定数量的常态化结算转变。
对于身为中央企业的中国宝武而言,试水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结算,不仅事关自身利益,也事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担当”。
在中国钢铁行业,基于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铁矿石进口多年来一直以美元定价和结算。铁矿石是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大宗进口商品。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0.7亿吨,进口金额1014.6亿美元。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力拓和淡水河谷公司获悉,早在几年前,铁矿石公司即已开展小规模的人民币结算业务,不过,针对的主要是交易额较小的中国港口现货贸易,而不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长协铁矿石贸易。
尽管,宝武集团十数亿元的人民币结算额度,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堪称庞大的美元支出相比并不算大,但宝武此举,在推进中国的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方面,无疑添上了重要一笔。
对于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后续能够以怎样的速度和规模拓展开来,目前还难以推断。仅从主要卖方——几大国际铁矿石公司来看,其就人民币结算的真正考量,并未作出过公开而确切的表露。
值得关注的还有,宝武集团的此次人民币结算,首次引进了区块链技术,这也是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宝武试单
宝武集团是中国钢铁行业产能最大的企业,也是中国钢铁行业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中央企业。
根据公司官网数据,2019年,宝武集团粗钢产量达到9522万吨,超过安赛乐米塔尔的898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以生产1吨粗钢需1.6吨铁矿石(含铁量62%)粗略计算,这意味着,宝武集团一年需要采购铁矿石1.5亿吨以上,而这其中绝大部分依赖于海外的进口,尤其是来自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国际主要的矿山公司。
宝武集团方面在今年2月份时提到,自2019年以来,宝钢股份(宝武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持续推进与国外供应商的铁矿石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已先后与几家国际知名矿山公司及贸易商,就产自南非、乌克兰等国的铁矿石进行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初步尝试,涉及金额共计约2.4亿元人民币(折合约 3500万美元)。
“目前,宝钢股份已基本形成了进口铁矿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操作流程。此次交易也表明,国外矿山企业尤其是行业巨头对开展相关业务的关注和认可。”就此次与力拓完成的交易,宝武集团在5月11日表示。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宝武集团就已经和矿山公司开始试水人民币跨境结算。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力拓方面获悉,最早在2015年,尚未与武钢合并的宝钢集团(宝武集团前身),即首次与力拓进行了长协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尝试。
不过,相较于宝武集团每年堪称庞大的进口量,迄今为止,其人民币结算的额度都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2020年1月,宝钢股份与世界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完成了长协项下部分进口铁矿石的人民币开证跨境结算,此次结算合计金额约3.3亿元人民币(折合近5000万美元)。
2020年4月,宝钢股份又与必和必拓完成了首笔以人民币为跨境支付结算货币的铁矿石交易,总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
5月14日,宝钢股份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网表示:“目前,宝钢的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依然还只是‘试水’,宝钢致力于从试单向一定数量的常态化结算过渡,但这需要继续同几家铁矿石公司进行协商。”
上述人士表示,对于宝钢股份来说,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一来可以减少国家外汇的支出,二来可以令公司有效规避汇率带来的风险。但对于铁矿石公司来说,采用人民币结算,可能会考虑大量收入人民币资产的未来用途。
宝武集团曾在2月份就与淡水河谷的首单人民币结算表示:“开展进口铁矿石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国内买方可以有效规避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境外矿山企业来说,随着与中国业务联系的日渐紧密,其在中国的往来贸易中同样可以降低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宝武集团身为中央企业,人民币结算不仅仅事关企业自身利益,也事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此,宝武集团在此前即有所表述。
今年2月,就与淡水河谷达成的3.3亿元长协铁矿石人民币开证跨境结算,宝武集团即表示:“此举标志着中国宝武在大宗原燃料进口采购方面实现了与世界主要矿山公司采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新突破,也是中国宝武体现央企担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次重要进展。”
5月11日,就与力拓达成的人民币结算,宝武方面又表示:“中国是国际贸易大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这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定性的认可。中国宝武每年的铁矿石进口量巨大,积极推进在铁矿石交易中部分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既是经营上的需要,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宝武集团同时提到,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也是“高层交流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多次在与主要铁矿石供应商的高层会见中探讨和推进此项业务。他表示,“愿意与各方从长远考量,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合作。”
铁矿石公司的小规模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宝武与三家矿山公司的人民币结算,均针对的是长协铁矿石,也即占据目前钢厂采购铁矿石的主要部分。
在长协铁矿石采购之外,还有一小部分铁矿石来自港口的现货贸易,这部分贸易由于贸易相对小而零散,基于更加灵活的销售方式,铁矿石公司早在几年前即开展了人民币结算。
淡水河谷方面在5月14日向经济观察网介绍说,淡水河谷自2017年起开始人民币现货销售,此举可使得“中国客户能够灵活地选择美元或人民币来采购淡水河谷的铁矿石产品。”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淡水河谷获悉,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中国钢厂与淡水河谷进行过人民币交易,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中国港口进行的人民币现货交易。与淡水河谷进行过人民币交易的既有大型钢企,也有规模较小的钢企,这些大型钢企除了宝武集团外,还有河钢集团、沙钢集团和华菱集团等。
力拓方面在5月13日向经济观察网介绍说:力拓从2019年开始,也在港口现货方面采用了人民币结算。目前,力拓已经向超过50家中国客户,以人民币结算销售了约150万吨铁矿石。
不过,这些人民币结算的订单额度依然相对较小。以力拓来说,总计150万吨的人民币结算量,与力拓一年销往中国的总计2.5亿吨的铁矿石销量相比,要小得多。
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将以以怎样的速度和规模拓展开来?目前恐怕还难以推断。仅从主要卖方——几大国际铁矿石公司来看,其就人民币结算的真正考量,并未作出过公开而确切的表露。从几家公司已经发表的言论,也无法看到其更加具体的计划。
力拓在5月12日就首单区块链人民币结算表示:“我们将继续利用区块链和点对点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体验,带领行业的跨境贸易向全面数字化更进一步。”
必和必拓在5月14日就人民币结算表示:“从双边合作开始,我们将携手更多的同行和其他行业参与者,并在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尝试创新开拓。”
淡水河谷则在5月14日就人民币结算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淡水河谷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区块链进场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尽管对于中国的进口铁矿石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但却是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对此,宝武集团在5月11日表示:“自去年起,宝武就与供应商围绕采用数字化新技术进行系统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以提升业务效率和打造新的体系场景。与此同时,也同必和必拓等供应商一起研究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使用云端等新技术。”必和必拓在5月14日也宣布,预计将于近期完成与宝钢的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矿石交易。
就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力拓方面在5月13日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此次结算采用的是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区块链技术。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显著提高效率,对于国际贸易中很重
要的银行信用证单据,以及线下的银行流程等,至少需要5-10天的处理周期,而现在实现了全程线上,24小时内即可完成。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2011年,瑞波等公司就开始探索将此技术应用于机构间清结算系统。2018年起,就已经出现了使用区块链平台进行国际信用证结算的实际案例。2019年,JPM Coin(摩根大通设计的一款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即时支付的数字货币)和Libra(由Facebook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的发布使得区块链跨境结算和支付备受各国政府关注。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于佳宁在5月17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结算系统的优势包括:交易可实时快速验证与审批,账本难以篡改,资金可追溯,容易审计等等。在未来有望实现“记账即交易、交易即清算”,甚至通过引入智能合约实现满足条件自动支付,最大程度上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
力拓方面同时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此次交易,渣打银行通过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康拓(Contour)开出全球首张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国区块链信用证。这其中,渣打银行是宝钢方面的开证行(为进口方开立信用证的银行),星展银行是力拓方面的通知行(核对信用证印鉴或密押无误并通知出口方的银行)。
康拓是一家基于区块链的贸易开放平台。该平台于2018年,由荷兰商业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 渣打银行7家外资银行在新加坡联合发起设立,渣打银行正是该平台的创始银行之一。
于佳宁向经济观察网介绍,康拓平台基于R3联盟Corda区块链开放平台,目标在于提升跨国银行间国际支付,尤其是信用证业务的效率,将诸如信用证的创建、交换、批准和签发等全球贸易流程数字化。康拓平台将原来信用证业务流程处理时间由原来银行业平均水平的10天减到了24小时以内。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50家跨国银行和企业参与康拓平台。
当今全球跨境支付和结算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金融机构均通过这一系统为代表的传统方式来完成跨境结算。得益于美元优势,SWIFT体系的结算支付以美元作为基础币种运行。
于佳宁认为,由于区块链技术特性和跨境支付清算的场景要求较为匹配,因此在未来一定会大规模运用于跨境结算。但是由于这是一个相对底层的技术变革,因此会存在改造周期,将逐步替代旧系统。从全球来看,目前使用区块链系统进行国际贸易跨境结算的规模还比较小,尚未大规模应用,仍处于方兴未艾的探索性阶段,但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和贸易企业的关注,有爆发的趋势。
将区块链应用于跨境结算,也得到了国际一些银行机构的认可。例如,富国银行高管就曾在2019年表示,利用区块链进行跨境资金转账比SWIFT系统更为快捷、高效。
“本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是铁矿国际贸易领域首次以人民币结算的全流程无纸化交易,是一次重要的离岸人民币跨境电子结算尝试,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多行业的国际贸易会基于区块链系统实现跨境结算。”于佳宁对此向经济观察网评价说。